说到智能手表,大家第一时间就会想到它的运动监测功能——看着自己的各项指数不断在改善,感觉健身的动力就莫名其妙来了呢!不过最近斯坦福大学的研究员,对这些昂贵的智能手表进行了测试,结果发现“数据并不理想”。测试的品牌包括Apple Watch、Fitbit Surge、Basis Peak、Microsoft Band、Mio Alpha 2、PulseOn和Gear S2,基本都是市面上主流的健身手表/手环,结果显示它们测量心率的误差很小,但是到卡路里一项就纷纷掉链子。表现最好的Fitbit Surge误差率为27%,而偏差最大的PulseOn误差率居然达到93%,估计那数据跟各位已经没啥关系了......

为什么智能手表“卡路里测量”的偏差这么大?

卡路里作为热量单位,指的是“1克水在1大气压下提升1摄氏度所需要的热量”;测量食物热量时,一般是将原始的食材放入专门的测热器进行充分燃烧,测出释放的热让水升高了多少温度,从而得出相对准确的数值。智能手表平时戴在各位的手上,想要达到上面的测试条件有些苛刻,就算可以大家也不会烧掉心爱的肥肉——那么问题来了,这些卡路里数值难道就像六合彩一样摇出来的吗?

对于智能穿戴设备,卡路里测量一般需要从个人的基础代谢、运动种类和实时数据等多方面考量。智能手环计算时,需要以我们的身高、体重、性别等作为基础;而GPS、惯性传感器(加速计、陀螺仪)等可以测出我们运动的距离和状态。配合上心率等综合数据,基本可以确定我们是运动的剧烈程度,从而推测出每次健身消耗的热量。

也就是说,这些智能穿戴并不具备直接测热量的条件,只能利用设备内部传感器的测量数据,配合我们原先输入的个人数据,给出一个相对接近的答案,因此算法严谨、考虑周全的手环/手表,计算的误差量自然就小;不过像小编这样的非专业娱乐选手,对卡路里数值也不太感冒,反正看见消耗多了就傻乎乎地跟着乐......

至于心率的话,测量起来就要简单粗暴得多了,以Apple Watch为例,苹果方面是这样解释的:

Apple Watch 的心率感应器采用光体积描记法。血液之所以呈现红色,因为它反射红光并吸收绿光。Apple Watch 使用绿色 LED 灯,配合对光敏感的感光器,检测任意时间点流经手腕的血液流量。心脏跳动时,流经手腕的血液会增加,吸收的绿光也会增加;心跳间隔期间则会减少。通过每秒数百次闪动的 LED 灯,Apple Watch 可以算出您每分钟的心跳次数,也就是您的心率。此外,特别设计的心率传感器可以提高 LED 亮度和采样率,进而弥补信号弱的问题。

除此之外,Apple Watch还提供红外光检测,一般在各位挥汗如雨、皮肤潮湿时派上用场的——这时候LED绿光有可能会被体表的水分吸收干扰,因此红外光能更好地进行心率测量。所以说在测量精度方面,心率会比其他数据更加精准,有时还会成为其他测量项目的依据。

所以说,卡路里测量不准影响的因素太多,即使是比较昂贵的智能穿戴,测出来的数据也只能用来参考,因此用户没有必要太较真。毕竟镜子和体重秤是不会骗人的,“斤斤计较”的朋友还是勇敢面对那辣眼的数字吧......

上一篇:法国高校课堂引入面部识别系统,翘课比登天还难
下一篇:低头族救星,ALEX+智能护颈器让你的脖子不再受伤

与《Apple Watch都测不准!智能手表的卡路里消耗是怎么测出来的?》相关的内容: